资讯

楼市拐点•精装房走向•陶企危中之机丨陶业大变局③

字号+作者:华夏君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21-11-05 10:5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央企主导下的进化之路

  01.

  楼市拐点

  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寒风习习。很多人的感受一致,即楼市拐点期来了。

  具体表示,二、三、四线城市市场降温更为明显,各线代表城市平均降幅均超四成。

  一些三四线城市售楼处甚至出现鲜有购房者问津的情况。就连上半年火爆的北京热点区域学区房市场,成交量也明显下降,且出现价格松动。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9月份共有36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达到52个。

  在新房、二手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也多处于0.1%-0.4%的低位。

  而且,关键是,9月份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1%,这是2015年5月份以来首次下跌。

  从历史数据来看,52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降也是2015年以来下跌城市数量最多的一次。

  其实,关于房地产拐点到了的认知,没有以上数据,相信不少人在生活体验中也已经得到确认。

  中房网几天前发布的《2021第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报告》,似乎也在加深人们这种看法。

  三季度信用债券违约涉及余额最大的蓝光发展,共计15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约121.34亿元。

  其次是华夏幸福,共计2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31.50亿元。

  此外,天房集团、泰禾、协信、正源地产和三盛宏业也各有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13.77亿元、13.54亿元和11.94亿元。

  同时,债务违约的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已蔓延至行业头部房企,截至三季度债务违约房企名单有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蓝光发展、协信远创、泰禾、阳光100中国、新力控股等。

  上述负面消息,一条一条在侵蚀人们对楼市的信心。

  02.

  恒大效应 

  恒大虽然在可控状态下走向“终结”。但由此引发的骨牌效应还是开始了。

  比如,因为对恒大地产的应收款项规模较大,回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江山欧派近期就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在陶瓷卫浴行业,目前箭牌家居、新明珠集团、马可波罗控股都在上市登记、排队中。而最终恒大应收款问题对三家公司上市影响有多大,应该还需要观察。

  10月4日开始,从华夏幸福、蓝光发展,到花样年、新力控股等大中型房企,纷纷宣布美元债务实质性违约,让中资概念地产受到很大冲击。

  2017年以来,国内房企广泛发行境外美元债,境外发债逐渐成为房企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融资量逐年上涨。

  2019年,100家典型房企境外发债达到高峰,融资量达到约5052亿元,占所有发债总量的64%。

  03.

  政府救市

  按国家统计局估计,2020年房地产对GDP贡献率7.34%,房地产+建筑业合计贡献14.5%。而政府方面,除深圳等少数城市外,基本靠土地财政维持。

  因此,眼看着楼市的滑落,政府出手救市就成为必然。

  据界面新闻报道,哈尔滨成为全国首个救市城市。最高购房补贴10万元。

  观点地产也报道,今年国庆假期,3个出手救市的城市是广东惠州、浙江湖州、安徽安庆。

  但是,换个维度看,据统计局数字,前三季度国内GDP共计82.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前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3.4795万亿元, 增长16.6%。

  04.

  央企主导

  也许正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刚需增长的看好,在民企纷纷躺平的背景下,资金充足的央企今年频频捡漏拿地。

  以中海地产为例,在9月份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已累计拿地24宗,成交总价近508亿元,与上半年513亿元的拿地总地价基本持平。

  而全年拿地估计超1400亿,跑在了融创、万科、碧桂园前面,位列行业第一。

  而前三季度,中海、华润、保利等央企全逆周期拿地。深圳第二轮的21幅供地,参与竞价的央企占90%。成都第二轮供地中,总计有45家参与,其中30家有央企背景。

  05.

  精装的进化与分化

  一个央企主导楼市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深圳精装研究院院长关永康,在最近佛山召开的“中国民族卫浴发展峰会”上演讲时指出,未来整个大家居建材行业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百强房企集中度不断提高,需求、资金、土地等资源却在逐步萎缩,建议卫浴企业提供整体的卫浴空间解决方案,而不是卫浴单品类;

  一一“高周转”模式终结,“产品力”提升成为“高溢价”和“高去化”的核心;

  一一“成本导向”终结:户型创新/建造品质/配套部品功能成为竞争焦点;

  一一精装成为房企生存基础,个性化精装成为制胜突围的必然选择;

  一一对供方的产能布局、品质控制、成本控制、个性化服务等依赖越来越高;

  一一各大房企开始利用订单/结算条件/资本对“优质供方”资源进行抢夺。

  06.

  危中见机

  所以,根据以上判断,我们要有信心的是,大B端市场还在,只是主体变成了央企,而它们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但资金上更具保障,故材料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占比会下来。

  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分化和进化。比如,未来一边是针对年轻人、弱势群体刚需,由央企主导普惠房,一边是民企为主的市场化高端住宅,还有个性化装修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更新运动”。而这些渠道恰恰给了专业品牌(设计驱动型品牌)机会。

  试想一下,当前,面对史无前例的原材料涨价和停电限产,那些眼下受到政策关照,不被限电的一线企业,正好可以借机以低价+品牌的手段,再次清理门户,抢占各产区被迫涨价者的市场份额。

  而一批专业的设计驱动型品牌,在未来三五年内也将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它们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升级市场、个性化市场的需求。

  07.

  目前已是楼市“最坏的时候”?

  今年影响制造业的主要是原材料涨价、停电限产及楼市降温。前两项实际上与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紧张有关。

  楼市降温首先与宏观调控有关。也与购买力压抑下的刚需不振有关,而恒大事件则放大了恐慌情绪,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骨牌效应。

  不过,从恒大近期的表现看,有序复工复产,清资还债,应是可以确认的主旋律。换言之,恒大事件不会引发大面积的房企塌方。

  毕竟,这是事关民生与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

  10月22日,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复工复产专题会上透露,恒大没有预售过的楼栋或项目今后要全部改为现楼销售。

  而中指研究院今天发布《2021年1-10月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200》。其中,在销售额方面,中国恒大前10个月是4585.4亿元,排名第五。在销售面积方面,是5659.1万㎡,排名第二。足见许家印“割肉”是动真格的。

  接下来,作为与房地产业深度捆绑的建材行业,其实焏需透过恒大事件的平稳演讲,理性看待中国房地产未来的三五年走势。

  比如,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统计,截至10月15日,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为97797家,同比增长约0.6%,相较2020年全年仅新增了0.45%。

  这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首次近乎零增长。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速及市场状况,预计2021年全年的同比增幅也会在1%以下。

  但是,同一权威平台的另一组数字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注销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开发企业共计429家,较去年1-9月份同期,环比减少18.90%。

  而且,再看下,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2446家,同比减少67.61%,环比减少15.07%,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离场”企业数量相对平稳,不良信用“底部”已现。这是不是在表明,此轮房地产调控周期马上就要结束了?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