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21日,首届河北高邑陶博会启幕,吸引全国陶瓷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关注,本文节选自高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秀力在“2020高邑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对高邑陶瓷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精彩解读。
一、高邑建陶产业的三十年
高邑县建陶产业历史悠久,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唐朝时就是“邢窑”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建陶产业发展起步于90年代初期,至今已走过近30个年头,经历了起步兴起、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等过程。
高邑建陶的第一个十年,主要包括两个时间段:1.1990-1997年,这一时期建成了首家轨道窑,用手动压机生产,主要产品为高花牌墙地砖,当时除民用外还供应北京亚运村建筑之用;1993年建成了两条推板窑生产线,当时全部人工作业,主要产品为内墙陶瓷砖,日产量600平米。这一时期,由于当时是简易窑炉,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发展势头缓慢、生产效益不高。
2.1997年-2000年,这一时期高邑建陶企业由兴起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从1997年起,京华、福隆、金马、三信等当时一批建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主要产品包括全瓷外墙砖、内墙砖、玻化地板砖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2000年全县建陶企业达到40多家。2000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亲临高邑建陶工业小区视察,对高邑的建陶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均给予了很高评价。
高邑建陶的第二个十年:主要包括两个时间段:1.2000年-200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建筑陶瓷市场需要旺盛,高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狠抓扩规模、上总量,这一阶段高邑建陶群体迅速扩展,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家,年产量由1998年的1500万平米,迅速增至2000年的5000万平米,产品当时已经销往全国12个省市,2006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特色行业之一。
2、2006年-2010年,随着企业不断的扩规模、上总量,一些建陶龙头企业开始注重调结构、上档次,2006年以力马为代表的企业,引进了高档抛光地板砖和耐磨地板砖,不仅产品档次有了新的提升,产品系列、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涉及微粉、渗花、抛光、通体、釉面等100多个花色品种、高中低档一应俱全,市场覆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被称为全国第五大建陶生产基地。
高邑建陶的第三个十年:这一阶段从2010-2020年,是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十年。
在产品结构上,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目前涵盖地板砖、内墙砖、建筑古瓦、外墙砖、透水砖等五大系列,产品有通体大理石、瓷抛砖、负离子瓷砖、全瓷中板、岩板等等,花色品种达到万余个;特别是陕煤透水砖产品所用原料为陶瓷废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建材,高邑建陶产业形成了产业链齐全、供应链稳定的发展格局。
在环保治理上,201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建陶行业“煤改天然气”,关停煤气发生炉42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均低于国家标准20%以上。同时大力推动超低排放改造,企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今年上半年,全县综合指数为6.37,优良天数105天,优良天比率 57.7%,均为全市第1,获得奖励资金接近600万元。
在品牌建设上,高邑建陶产业共拥有42个自主品牌,其中,中国著名品牌产品3个、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4个、河北省著名商标5个、河北省名牌产品1个、河北省优质产品2个,特别是力马建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在创新研发上,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与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新建了多个产学研基地,自主研发了废瓷利用、窑炉废气余热利用、脱硫脱硝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特别是积极探索新技术,引进了当前国际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的干法制粉工艺,该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领世陶瓷作为全国唯一一家采用该技术的企业,目前已经实现稳定生产。
可以说,高邑建陶产业经历了“在历史中沉淀壮大、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成为高邑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国第五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是全省102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示范产业集群、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石家庄市重点产业集群、石家庄市十大特色行业之一等,荣获河北省建筑陶瓷名县、河北省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30年来,高邑建陶产业高速发展的状况毋庸置疑、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大环境影响、发展压力增大等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一个不失客观的评价。当前,主要面临着三大挑战和三大机遇:
01.三大挑战
1.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国家发改委对节能减排指标约束越来越严,河北省作为京畿重地,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特别是石家庄空气质量在全国倒排,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建陶作为重点用能企业,已经限制产业规模发展,后续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
2.市场低迷,产能饱和。在陶瓷产量不断增长的背后,带来的却是需求不足的压力,截至2019年,陶瓷年产量达到了80多亿平方米,而需求明显不足,陶瓷产能过剩不断凸显。今年受新冠疫情以及全球经济形势低迷、资源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缩水等影响,更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3.能源不一,成本不均。当前,产区与产区之间政策不统一、能源不统一,有的产区已经改用天然气,有的产区仍然使用燃煤,而使用天然气的成本每平米大概增加2.5元—3元,在当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种成本劣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02.三大机遇
1.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建材需求。今年,雄安新区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仅起步区城市地上建设规模达1亿平方米左右,必将需要大量的建材产品。在雄安新区服务半径内,高邑产区3亿平方米的陶瓷年产量,有120多万平方米的透水砖年产量,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供应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今年5月12日,我们与新华网合作,在雄安新区举办了“溯源中国·可信品牌”赋能计划暨高邑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为高邑建陶产品入驻雄安新区搭建了合作平台。
2.得天独厚的运输优势。高邑县地处要冲,交通四通八达,是河北省南部重要交通枢纽。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石邢公路(红旗大街南延)纵贯县域南北,连接晋冀鲁三省的393省道、即将动工建设的衡昔高速横穿东西。特别是我们大力发展陆港经济、开放经济,实施了冀中南智能港项目,目前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获批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A型保税物流中心,中欧、中亚和国内班列稳定开行,实现了公铁海联运,为陶瓷产品打通中亚、欧洲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大幅压减运输成本。
3.产业链齐全、供应链稳定。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邑建陶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从产业链上看,建陶产业研发设计、包装、销售、物流等方面齐全,直接带动就业3.8万余人,建陶上下游产业基本形成了内循环;从供应链上看,建陶行业原材料供应大部分为周边地区或省内地区,原材料供应充足稳定。
三、高邑建陶产业发展方向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从全省来看,高邑建陶产业列入了全省重点支持的102个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了创新驱动、标准引领等12条产业发展路径,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带来了机遇;从县域来看,今年县委全会确定了“1359”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九大工程”之一就是传统产业振兴工程,从完善管理体制、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对建陶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专门指挥部,一如既往的支持建陶产业发展,扶持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新型产业集群。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去年我们与华北理工大学合作编制了《高邑县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出了绿色建材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明确了阶段任务和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进一步完善提升,为绿色建材未来发展提供遵循。
二是扶持协会发展。高邑县陶瓷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宣传推介、国际合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高邑陶瓷行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扶持陶瓷行业协会发展,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抱团发展等方面发挥协会作用,形成高邑陶瓷发展的合力。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目前正在谋划成立我县绿色新型建材行业协会,广泛吸收各类建材企业入会,搭建更为广阔的政企沟通平台。
三是狠抓品牌建设。客观来讲,高邑县目前陶瓷产业生产初具规模、产品质量上乘,但是单品利润不高,主要原因就是自主品牌少,品牌附加值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品牌战略,长期聚焦品牌定位,加大广告精准投放,力图形成清晰明确的消费者认知,既要打造企业产品品牌,也要打造高邑区域品牌。
四是全力开拓市场。目前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我们将深耕国内市场,扶持企业组建专业销售团队,在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设置产品推介中心,积极发展陶瓷博览会、高峰论坛等展会经济,努力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们高度关注东欧、中亚等市场蓝海,依托我县国际陆港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共同发展。
五是搭建创新平台。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高邑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大力扶持陶瓷行业的创新发展,先后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工作站、设计研发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加强企业科技研发,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动高邑建陶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