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老牛说丨“自主创新”会连同欧神诺陶瓷一起被收购吗?

字号+作者:老牛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7-06-08 22:4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6月7日早上,帝王洁具对外公告,拟以现金加股权总价19.68亿收购欧神诺陶瓷98.39%的股权。

A

  6月7日早上,帝王洁具对外公告,拟以现金加股权总价19.68亿收购欧神诺陶瓷98.39%的股权 。欧神诺陶瓷灵魂人物鲍杰军变身帝王洁具第四大股东,持股11.60%。原总裁黄建起持股6.86%,为第五大股东。现总裁陈家旺持股0.96%。

  仔细研读报告书摘要,上面还重点提及此交易为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但事实上,未来将发生什么,现在谁也说不好。

  因为相较于刘进团队及其他股东的72%总股比,以鲍杰军为首的原欧神诺管理团队总股比达到了28%。这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有利于欧神诺陶瓷的后续稳定经营。

  但看点在于,刘进团队和鲍杰军团队分别都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现在看来是刘进团队要进一步买入,增强控制权。未来,也保不定鲍杰军团队加持股份,增强影响力。 中间会否翻盘,也说不定。到最后,鲍杰军团队套现离场,也是有一定概率的事。

  如果说我们众多实体企业生长在大陆,那么资本市场就像汪洋大海,给你的想象是自由、刺激和风险在陆地时期,融资渠道更像纵横交错的河流,有局限但可控 。因此,实体企业从习惯的陆地驶入海洋,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而跨入资本市场之后,实体企业经营的本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说,有了融资,企业可以大胆地投资、孵化新的项目。帝王蛇吞欧神诺,进入陶瓷行业。按这种逻辑,接下来还可以逐步构建整个大家居产业链。

  当然,更大的憧憬,现在大家只是凭空臆想 。但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你应该连这样的臆象可能都不应该有。

B

  接下来要发问的是,从一个陶瓷专业媒体人的视角看,欧神诺陶瓷被帝王洁具整合,难道仅仅就是“借船出海”,可以搏击资本市场的意义?抑或创始人“金蝉脱壳”的意义?

  欧神诺创立于1998年,最早叫“三水科达陶瓷有限公司”,定位只是科达机电附属企业,为设备中试服务,地址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所谓A厂。

  但歪打正着,1999年成立的OCEANO(欧神诺)品牌,初创时期碰到学院派“技术流”李志林,于是,凭一款自创的“雨花石”产品 ,就奠定了江湖地位 。2000年,第二个生产基地(B厂)奠基。欧神诺陶瓷研发中心(R&D)也同时奠基。第二年正式运营,天韵石于是横空出世。

  接下来,欧神诺进入“鲍杰军时代”。鲍杰军当然也是“技术流”,欧神诺R&D创新中心在鲍杰军领导下高峰时期达到三四十号人 。无论稍前的Ⅲ元素、普拉提、冰川99、以及后期的晶立方(2009)、铂金(2009)、IC微晶(2011)、梵高(2013),还有负离子砖等,都是R&D的名动一时的佳作。

  也因为“著作”等身,欧神诺成为陶瓷行业公认的自主创新标杆。即便说是“高端品牌领导者”,也大体符合

  欧神诺还是“陶瓷时装化”倡领者,2005年提出“天下无砖” 整体空间解决方案。这个“创意”,今天已经不用解释,大家都在实践了。

  2010年欧神诺提出“奢瓷主义” ,这源于当时政商大环境下的消费主义生态。2012年,提出“为专属而创” ,还是前一年的思路的延续。2014年提出“云商”概念,上“欧神诺在线” 项目。

  2014下半年,陶瓷行业进入L型发展轨道,行业整体销售断崖式下滑。2015年互联网+概念泛起,终端渠道不断嬗变,欧神诺将很大一部分资源加持到“云商”“欧神诺在线” 等项目。

  此时,马可波罗、东鹏等一线企业,品牌力量爆发,渠道继续下沉,规模逆增长 。到2016年,行业“强者恒强”势头凸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出欧神诺要被帝王洁具收购的新闻。业界一片哗然。

C

  行业同仁为什么震惊? 行业同仁为什么震惊?因为2014年上新三板的欧神诺年报业绩一直都不错。去年营收18.13亿,增长13.22%,利润1.61亿,增长23.54%。如此靓丽的成绩单,自然要卖个好价钱。

  但梳理下历史,我们会发现,2014年之后,欧神诺就已基本上没有了大型、公开的新品发布会。尤其是在微晶石沉寂之后,现代仿古砖启动之时,作为行业的自主创新标杆 ,欧神诺基本上没有动静,这让业内疑惑不小。

  从李志林到鲍杰军,尤其是后者执掌的十多年间,欧神诺品牌被内植了行业希缺的创新基因 。但现在,随着欧神诺整体被收购,曾经的创新标杆还能立起来吗? 当资本运作的利益远运大于创新利润的时候,当创新成本收益率,远远低于财务投资收益率的时候,皓首穷经式的创新还需吗?

  这并非对陶瓷行业杞人忧天式的疑虑。在陶瓷行业,欧神诺现在算是中型企业。在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内,当它还是中小型的时候,创新几乎就是它的生命,而一旦长大,品牌势能形成,并可依惯性发展,创新动力也就可能减小 。更何况“借壳”上市了?

  所以,创新很多时候往往是中小企业的事。陶瓷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大体是这样。

D

  今天,整个陶瓷行业都在调整 ,有的品牌在升级,有的在转型,有的被淘汰,有的则在主动换档、退却。

  还有另一类企业,他们在转折关头洞见了新的机遇,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希望。比如现在做现代仿古砖的一批新兴企业。

  不过,现代仿古砖虽然正在或将要拯救这个行业,但与此同时,有识之士对这个行业更深层次的忧虑也由此产生

  因为,在国际、国内消费并轨的大趋势下,透过中国瓷砖市场国际化的宏大叙事,我们会看到,未来中国瓷砖产品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设计,再到施工技术,将越来越依赖于欧洲这个中心 。当下,日趋火爆的黑白灰产品,以及即将爆发的大板对几个国际色釉料和设备制造巨头的依靠就是证明。

  整个欧洲陶瓷产业生态中,技术及原辅材料都掌握在几个大的色釉料和装备企业手中,这是产业成熟后,分工协作的必然结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欧神诺的去创新化并不可怕。其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遵循企业内在的商业逻辑。毕竟苹果这样的伟大物种只是少数。

  现在,我们需要观察的反而是,转型中的中国陶瓷行业,能构筑起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吗? 我们的研发、设计大脑是不是永远要到欧洲去借?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