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老牛说︱陶瓷行业“创业号”末班车上的“70后”

字号+作者:老牛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7-05-24 18:0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1年底开始,策划做“中国陶瓷50人论坛”,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年应该是第六届了。

A

  华夏陶瓷网2011年底开始,策划做“中国陶瓷50人论坛”,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年应该是第六届了

  5月20日下午, “第六届中国陶瓷50人论坛” 在虚度光阴(南海店)举办。整个活动基本以怀旧为主题,很有文艺范。只有老牛最后以“企业媒体化:要点与行动”做了个汇报演讲,算是有些跑题。

  50人论坛的主题前三届都比较高大上,但到第四届就变得轻了起来。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创办了“中国家居建材产业高峰论坛”。这个论坛每年选择一个城市举行。今年的论坛是在杭州举办。

  二是我们觉得现在新媒体发达,企业也媒体化,大家每天面临海量的信息,了解信息的时间反而很稀缺了。即便一个主题,如果请不来牛人,靠一个下午的论坛也根本就梳理不出来。要把很专业的观点梳理、演绎好,还得靠新媒体大量的日常工作。

  所以,我们觉得,行业论坛的方向是,要不高大上,要不小微型。高大上的可能光在佛山搞也效果不好,还得走出去,多看看,多听听。演讲嘉宾也宜多请一线的,包括泛家居产业链上的。

  这两年终端发生的变化很大,企业领导人,还有市场部的人必须多下去了解情况。参加一个在终端举办的论坛,也是一种很好的“走出去”方式

  另外专业的话题可能更适合小微型论坛,这样易于把讨论引向深入。而且,有时候小微型论坛还可以做些跨界的话题。这样可以让参与者放松下来,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行业、审视自己

  比如,今年的50人论坛,就选了70后这个主题,谈得是情怀,谈得是人文。

  从去年开始,仿古砖以现代的名义回归,现代仿古砖大热。接下来也势必带动经典仿古砖的现代化。所以,陶瓷行业未来对设计的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而设计后面支撑的就是人文。

  所以,作为陶瓷行业的从业人员,未来人文素养将会越来越被强调。

图片5.jpg

B

  老牛接下来重点说下这次50人论坛的主题——70后的话题。5月12号,因为参加了一个年轻创业者的聚会,“老牛说”发了篇《写给陶瓷行业“生不逢时”的80后创业者》(以下简称《80后创业者》),结果感动了一些年轻人。

  陶瓷行业的70后是个什么样的群体?老实说,如果陡然间你问这个问题,我脑袋里一定是一片模糊。但如果我们是在与80后的对比中,看70后,那么获得认知就相对容易些。

  1970—1979年出生人,都可以叫“70后”。中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所以,70后上小学后,基本上都沐浴到了改革开放的阳光。这一点与60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小学时代,基本上都与旧的计划体制沾边。不过,1960年代早期出生的人,也是在文革后期上小学,因此他们对旧时代的记忆也不深。

  但是,虽然70后与60后相比,启蒙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这一点并不见得就有什么优势。因为小学生心智基本未开,上学玩的成份多。所以60后,在旧时代上小学,对之后的人生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影响大的是50后,这一代人上学的时候基本赶上文革的10年,半工半读,文攻武斗,算是标准的“被耽误的一代”。

  我一直觉得,60后是最幸运的一代,他们上学基本没有被耽误。而且,在最关键的中学和大学阶段,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978—1988)这个最好的时期,政通人和,民风淳朴,整个社会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尤其是校园里,学风浓郁,风清气正。60后4年徜徉在这样的氛围中,且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到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吃得都是人人羡慕的“皇粮”。

图片6.jpg

  70后大学生涯基本在1989年之后,毕业刚好又在邓公“南巡”之后,碰到“下海潮”、“民企潮”。所以,70后中的很多人毕业之后直接就去了企业。所以,相比60后,70后创业的人数多很多。

  60后创业群体基本上都是“92派”(指受邓公“南巡”讲话影响而“下海”的一批企业家),这些人敢于离开原来很舒适的单位,“孔雀东南飞”,然后再从体制(包括国企,如佛陶集团)中“下海”。 正如《80后创业者》一文中提到的卢勤、鲍杰军等一批创业者都是典型的“92派”。

  最关键的是,“92派”下海还赶上了改革开放前十年的短缺经济时代,也赶上了此后的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2004—2014),需求旺盛,产能不足是主要特征,因此,他们创业的成功率很高,做大做强的机会也大。

  反观70后创业者,还是《80后创业者》一文中提到的,他们也赶上了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但他们在事业还不足够大的时候,必须面对时下以低增长、不确定为特征的房地产“白银十年”

  至于60后的创业成功者,通常这个时候企业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前列,已经处于守业期,这代人目前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依然处于扩张期。多数人的主要任务和50后一样,主要是培养、选拔接班人

  所以,这似乎进一步证明,60后比70后幸运。至于80后,70后与他们相比,无疑更加偏于保守和传统,当然,在吃苦耐劳方面与60后接近。80后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没有挨个饿,受过冻,因而也更加自信和自我。

图片7.jpg

C

  现在,全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50后、60后所创办企业的交接班问题。50后需要把班交给80后,60后也要考虑如何把班交给90后。但现在问题是80后、90后很多都不愿意接班。

  如果一项事业不喜欢,即便硬塞给他/她,最后可能还是会有问题。从这点可以推论,未来,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接班,吸纳优秀的经理人成为合伙人,就成为一种刚需。当然,创始人通过上市全身而退,也是一个办法。

  70后当下最大的优势是,创始人正处于壮年时期,身体、心智大都处于巅峰状态,尤其是70末的人,刚刚进入做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尽管目前经济环境波诡云谲,方向难以把控,但起码与60后、50后相比,70后在应付困难的时候享有体能上的优势,以及快速消化新知识,重新积蓄势能的胃口。

  50后交班,60后守成或扩张。70后只赶上了创业黄金期的末班车,所以,目前还在路上探路。80后则刚起步。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价值。

D

  2016年,华夏陶瓷网开了个题为“70后来啦”的专题,主要采访行业中的70后创业者,比如李强、张爱民、梁旋波、南顺芝、邓宜伦、卢若新、吕纪念等。当天下午,梁旋波、南顺芝、卢若新、吕纪念等四人还在会场和主持人申志进行了一场避开生面的对话。

  我认真听了下,四轮谈话主题起码有一半聚焦在“苦难” 南顺芝10多岁就跟着姐姐做生意,卖瓷砖,卢若新小时候家里经常“青黄不接”,交不起学费。相比之下,梁旋波、吕纪念简历似乎更简单些,从学校出来后进入企业、机构,然后再创业。

  老牛有段时间曾经跟好几个70后经理人聊他们的经历。我发现,陶瓷行业实际上不少业务员起点都比较低。这些人普遍文凭不高,可能也是某种机缘巧合,被推到了这个行业。

  10年前,被种种缘由吸附进陶瓷行业的有70后,也有80后。但是数70后遭遇最“惨”

  70后打工者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中到本世纪初,这个阶段广东等地的暂住证制度很严。工业区一般都在村里,而村级治保手段均很野蛮,丝毫不会顾及今天大家普遍关心的人性问题

  有几个70后朋友都回忆说,没暂住证的时候碰到出租屋查房,就要被关几天,然后被驱逐出境。所以,他们有段时间只能在桥底下、坟堆傍睡觉。

  比较而言,南下广东打工的80后,因为出来的时候,治安环境已经较为完善,所以吃的苦头比70后少多了。

  老牛认为,总的来说,70后和60后基本是一代人,身上都有很多旧时代的印记,普遍经历了苦难。而“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如果创业成功了,“苦难”更成为江湖传说的一部分。

图片8.jpg

为70后歌唱的80后

mmexport1495779371300.jpg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