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老牛说】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一届全新的“佛山陶博会”?

字号+作者:老牛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6-04-22 21:3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事先声明下,老牛评价佛山陶博会,基本上是以华夏馆为重点考察对象,没有把包括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在内的“五大卖场”都纳入进来。原因很简单,只有华夏

  事先声明下,老牛评价佛山陶博会,基本上是以华夏馆为重点考察对象,没有把包括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在内的“五大卖场”都纳入进来。原因很简单,只有华夏馆才是专业意义上的展馆,它是主会场,所以必然是我们管窥整个佛山陶博会走势的主要窗口。

  陶博会要改变,是因为行业增长方式改了

  27届佛山陶博会今天结束,按照官方昨天发布的例行数据,三展馆(中陶城、总部基地、华夏馆)四天累计总客流49663人,与26届同期相比总客流增幅6.5%。其中国际买家占总客流的10.04%,比增15.4%。

DSC03576_副本.jpg

DSC03736_副本.jpg

DSC03737_副本.jpg

  按照当下现代化的统计方法,笔者肯定相信官方发布的这些数据。但说句实话,这些数据最近两年来,在老牛那里已经没有实质意义。因为老牛认为,陶博会早已过了数量级扩张的发展阶段,需要进入质量级提升的发展阶段。

  原因很明显,我们整个行业的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企业需要通过陶博会找经销商,找到经销商,就是胜利。因为市场不愁销路,有了经销商就可以发货,就有钱赚。现在,很多企业的发展(准确地说是“生存”),再也不是有没有经销商,有多少经销商的问题。而是即便有了经销商,能不能让他赚钱的问题,而且是赚多少钱的问题,包括可持续赚多少钱的问题。经销商如果赚的钱不够,就没实力请能人,也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配送、安装服务。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还是要被淘汰。

  所以,在新常态下,行业的整个发展趋势已经转向做价值——做产品的价值、品牌的价值、企业的价值。而价值的体现,在于品牌市场定位的细分化、精准化,在于产品的创新、差异化。而即便是弱差异化产品,价值的核心也在于性价比,即现在说的用工匠精神,把产品的质量做到极致,把价格的优势发挥到的极致。所以,最终讲到底还是供给端、生产端的事,而非渠道端找经销商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陶博会的招商功能对成熟企业已经大大退化,其正常发挥的功能还是在拉动外贸,以及新品牌和那些还在传统道上跑,把找经销商当成核心工作的品牌。所以,从数据上看,陶博会官方发布的国际买家的客流量才更有价值。

  这里顺便说下,陶博会官方每届都发布客流数据,而且数据的结构经年不改。而老牛觉得,能否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大数据再作细分,比如,具体公布经销商的客流量,国内买家、设计师的客流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岂不对展会招商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佛山不是不能办“山东陶博会”

  本届陶博会,华夏陶瓷网微信公众号于19、21日先后发表了两篇述评文章:《【老牛说】“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陶博会调查】佛山陶博会,还是山东陶博会?》。一看标题便知,这样的观点肯定不合时宜,如果招骂也是正常的。

  一般来论,佛山陶博会已经弄了14年,老牛也经历了13年,她与行业一起成长,贡献巨大,有目共睹。办展水平是否满足全部人的期待可以商量,但怎么可能会害了佛山陶瓷?说“佛山陶博会”是“山东陶博会”,似乎更加荒谬。但我们讨论问题还是要首先框定个范围和选好几个角度,否则没办法谈。

  以所谓的“山东陶博会”之说为例,如果排除中国陶瓷城内本身的店铺,以及总部基地和华夏陶瓷博览城内的营销总部展厅,单以华夏馆,以及三地的临时馆计,本土品牌真的未必占绝对优势,尤其是知名品牌更是鲜见。在最核心的华夏馆,将军企业这次携大理石瓷砖系列新品罕见参展,可谓一个亮点;其次是以能强和强辉品牌背书的新品牌粤强在气势上也抢了不少风头。除此之外,其他品牌绝大部分对老牛而言几乎都是第一次亮相的新品牌,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外地小品牌,包括不少小的配套企业。像老牛这样的喜欢新、奇、特的媒体人,逛完整个华夏馆,包括正对门外的“山东馆”,全程也就花了二三十分钟。

  一个展会就是个场子,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参展商进进出出,再正常不过。但一个成熟的展会,起码参展商中总有一批是相对固定的,这一点老牛近距离观察华夏馆五六年,就很少看到有连续两年来华夏馆的。说白了,参展的要不是新品牌来亮个相,要不是缺经销商的来找些客而已。你说展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达成交易?老牛认同!但老牛要问的是,难道我把展会的逼格做高点,就不能达成交易?说到“山东馆”,我们还可以设想下,如果是狮王、皇冠、统一、金狮王、雅迪、金卡这些代表山东水平的品牌企业来了,大家对所谓“山东陶博会”的理解,可能就会在脑海里立马产生积极的意义。难道不是吗?

  作为“品牌强镇”的南庄还是缺陶瓷文化

  说到这里,看官们可能要说,老牛你瞎操心啥呀,能把展馆填满,还有这样的人气已经很不错了!老牛也回答说:那确实!

  但是,话要说回来,如果我们满足于既有的“成绩单”,长此以往,结果会如何?请注意,我是说结果对南庄会如何?

  陶博大道华夏馆对面不是正在建华夏中央广场吗?这里的规划定位是陶瓷中央商务区,如果地标式的“中国陶瓷大厦”盖起来了,南庄的目标就可锁定中国陶瓷的“智慧之都”。

  这些大概是五六年前的构想了。现在的情况是,五年过去了,伴随着华夏中央广场的建设,华夏馆对面两年间竹笋般立起了六七幢大楼。但实际上,整个区域离“智慧之都”梦想的距离似乎依然很遥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南庄缺乏高端陶瓷文化土壤,这是不争的事实。按当下的发展现状,即便四五十层的高楼建起来了,也未必就可吸引到国内、世界一流的陶瓷企业进来。因为,金字塔塔尖离不开下面坚实的地基的支撑。而陶瓷“智慧之都”的地基就是深厚的陶瓷文化,包括创新文化、设计文化、品牌文化等。

  当然,历史地观察,南庄的陶瓷文化也是在不断地进化当中:1991年南石大桥建成通车后,促进了“中国建陶第一镇”的诞生。2006年季华大桥以及季华西路的建成,催生了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尤其是总部基地目前已经打造成一个名副符其实的高端陶瓷品牌孵化器。还有建设中的绿岛广场,随着东鹏大厦、乐华大厦的建成,南庄高端陶瓷文化的土壤确实改善不少。如果单论落地的中高端陶瓷品牌的数量,南庄恐怕早已称雄全国。说南庄已经从建陶重镇转型为品牌大镇,乃至品牌强镇,都不为过。

  南庄本土品牌升级发展需要陶博会这个平台

  但是,还是要加个但是——为什么即便如此,老牛还觉得不过瘾,需要来拿每年两季华夏馆的陶博会说事?这主要是因为代表“南庄陶瓷”的华夏陶瓷博览城自2007年佛山实施“陶瓷新政”以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华夏陶瓷博览城内有大大小小三四百个品牌,这些,包括散落在周遍的品牌大多是南庄本土的。在新常态下,这些品牌的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对南庄经济大盘影响巨大。而陶博会正是当前南庄政府提升陶瓷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老牛说】“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这篇正是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要带动南庄陶瓷企业做产品价值、做品牌,一个基本方向是让华夏陶瓷博览城“总部基地化”。当然,这在操作上可能有点难。但让华夏馆陶博会成为一个驱动平台总是可以的。但如今完全市场化的展会操作方式,并没有让它发挥应有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目前华夏馆展会确实带来了不错的人气,但这个人气,在老牛看来,已经并不重要。因为它只是给一些小的,非主流的,而且是不少外来的企业带了资源。正如前文老牛所说过的,大量的本土企业现在需要的不是人气,需要的不是靠增加几个经销商来继续输血。他们需要的是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运营模式。而这些新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华夏馆每年两届的展会呈现出来。

  但如今的现实却是,每年展会期间,华夏馆基本看不到论坛,哪怕一般性的论坛——那个曾经也很热闹的会场似乎已经被废弃掉。佛山陶瓷的话语中心已经牢牢地被总部基地所掌握。其结果是,华夏陶瓷博览城在被边缘化的同时,华夏中央广场似乎也难以确立计划中的“中央”地位。

  事物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过分看重这一面时,被你忽视的另一面就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来纠正你的偏差。对于华夏馆会展的操作模式也是这样,当你完全依赖市场逻辑推动的时候,你是省心了,而且有现实的可以看得见的收获。而那些看不见的,更加巨大的损失,或许也正是市场“无形之手”所带来的。正因为如此,常规的经济形态,一定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共同托起来的!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