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吸收就业的主力军。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镇,珠三角对于用工荒的感受最为深切。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用工监测显示,今年春节后,广东用工缺口约为60万~80万人。
无人工厂化解“用工荒”
日前,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数据研究中心对东莞近8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七成企业认为2014年的招聘难度比2013年大,超四成企业认为员工流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压力,近六成企业招聘主要针对人才流失进行补员。
据智通人才连锁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次调研涉及电子信息、电气及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制造类行业。从调研情况看,64.46%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认为最主要压力来自招聘难;其中员工流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压力的重要表现,占比43.37%,其次是分别来自工资成本上涨、季节性用工变动以及其他等因素。调研项目组分析称,企业招聘难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珠三角的用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务工人员数量趋于下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导致企业招人难的局面日趋严峻。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佛山、广州等地。“我们订单一直很稳定,但是招工很成问题,现在的80后、90后不愿意吃苦,工作一累说走就走,工资已经提过好几次,但还是招不到人。”佛山顺德一家家居用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梁女士表示,她们当前最大的难题是招工,不少同行都面临同样的困扰。“以前我们那一代担心赚不到钱不能养家,现在的年轻人不工作还有家里养着,他们根本不在乎钱。”
公司老板担心工人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劳动,工资也不能无限制地上涨,因为即使工资翻了一倍,一个人也干不了两个人的活儿。但是机器能,所以招不到工人的企业只能雇佣机器人。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不断丰富,工业机器人对工厂生产的提升不再局限于一个生产工序,而会逐渐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去年11月初,在顺德举办的第二届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果展示会上,佛山市利迅达、广锻等四家企业联合设计了国内首条冲压无人生产线。该生产线由3台广锻伺服冲压机、4台鼎峰摆臂式机器人、一台利迅达焊接机器人、一台利迅达抛光机器人和4台嘉腾搬运机器人组成,实现物料搬运、模具冲压、焊接、抛光、成品入库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连接。据广锻技术部部长李建平估计,该生产线至少可以节约7至10位工人,包括焊接、抛光等技术工种岗位。同时,由机器人取代人工后,效率也可以从原来每分钟6次提升至每分钟10次,效率提升了近两倍。
码垛、搬运、装卸、投料、装配、分拣、焊接、喷釉……现在机器人几乎什么都能做。在佛山市新鹏工业机器人副董事长秦磊看来,理论上,制造业生产中任何使用人工的工序,都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来实现。唯一的问题在于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研发成本能否优于人工成本。随着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厂商的蓬勃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将逐渐变小,对人工的替代作用将会更明显。到时,一些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大的产业,或许会出现大部分工序乃至全部生产工序都被工业机器人替代的场景,那就是无人工厂。
机器换人成必然趋势
“招工难成了年年例牌,原来一千五六百(元月薪,下同)的普工工资现在涨到三四千,仓库搬运工每天搬运100吨-150吨,包装岗位也要搬运四五十吨,工资开到8000多元都鲜有年轻人愿意做。”唯美陶瓷制造中心总经理钟伟强说,受“人口红利结束”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夹击,企业减员增效已经势在必行。
唯美对这场用工危机早有预料,他们的“机器换人”试验早在危机来临之前已经开始。2007年,唯美董事长黄建平去国外考察了一圈,惊叹于西方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回来就花400多万元引进了七八台自动化设备,却遭遇部分中层的反对。
钟伟强说,刚启用新生产线那会,“老卡”,严重时不得不停线检修,瓷砖厂的窑炉24小时运转不能停,空窑运行一分钟就是5000多块的能源和设备维护成本。三番五次下来,工人都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原始状态,机器就这么闲置下来,不到一年时间不得不拆掉,400多万的机器就被打入“冷宫”。
试验被迫停顿了几个月。黄建平召集管理人员开会,总结改革失败也有机器本身的原因,敲定引进更为先进的一批机器,并强制让工人参与学习。钟伟强说:“国外只是卖机器给我们,很多技术还设置壁垒,只能靠自己人去攻克。”经过几年的投入改造,唯美生产线从原材料预制,到冲压、烧窑、印花、检测、打包,不同车间以传输带连接起来,瓷砖出品一气呵成,空窑率由以前的每线每月约32小时降到3个小时左右,设备检测费用也减少了50%,出品的合格率也更有保障。推行“机器换人”后,唯美东莞厂区节约用工2200人。
设备升级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香港机器人及自动化协会荣誉会长余景亮曾断言,东莞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而是操作机器的人。这些工人的职业生涯也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流转。相关数据也显示,在日本、德国等工业机器人普及度高的国家,失业率反而较低。
“机器换人”并非不要人,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去做那些简单、重复、作业环境差的工作,腾出的工人则摇身一变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工作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体面,有的工资反而上涨。这部分起来的产业工人,已经成为经济转型最直接的受益者。
唯美的转型之路只是东莞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自今年东莞市政府1号文提出“机器换人”并推出细则以来,当地经信部门抽样调研441家企业,其中有66%的企业近五年来推进这一项目,陶瓷、家具、玩具、造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迫切性尤其高。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不同产业转型的相同方向。
“转型的路子各有不同,不过是殊途同归—就是增加效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据东莞市经信局介绍,今年2月部署的“智慧东莞”就将“智能制造”写入目标,在不同镇街结合产业特色推动区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东莞市科技局也推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建成,各平台迄今已累计为东莞市家具、毛织、食品、服装、造纸、鞋业等传统产业的2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设计、检测、人才培训等服务,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在金戈铁马的商战中,才有余力发展壮大,并反哺地方。
带旺机器人产业
传统制造业的用人难题给另一个新兴制造业创造了广阔商机,即正在各地蓬勃发展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
高工产业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郑利瑶对此指出,从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来分析,对比美、德、日、韩四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会发现,中国的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化工、塑料橡胶、金属制品等6大制造业未来几年尚需108万-240万台工业机器人,占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0%。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约155万-344万台,以每台20万计算,产值空间在3100亿元-6880亿元。这绝对是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和集成服务提供商的机会。
据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会长毕亚雷介绍,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已达到30%至60%。
机器人应用的快速增长给机器人生产厂商提振了信心。学工业自动化出身的深圳机器人协会副理事长葛欢庆自2000年开始代理国外机器人产品,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内外需急剧下滑,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开始出现劳工荒促使他下定决心从贸易抽身而退,转而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做机械产品自主研发。如今他创办的福士工业开发出了单轴、直角坐标、龙门、四关节、六关节及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等多款机械手、机器人产品,产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涂胶、搬运、检测、定位、切割、钻孔、焊锡、打螺丝等多个具体工艺制程上。2013年,福士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年增长率20%以上。
秦磊毕业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现在担任佛山市新鹏工业机器人副董事长。在佛山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行内人士都称他为“秦博士”。佛山多家陶瓷企业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喷釉系统,便是秦磊耗费近2年时间研发出来的。这也是秦磊自2011年全力开始工业机器人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成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佛山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不超过20家。除了利迅达、嘉腾等少数几家公司,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它们正在努力地发展,等待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爆发。
从时间来看,比新鹏公司更早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是顺德3家工业机器人公司。利迅达、嘉腾、鼎峰3家公司都是在金融危机前后开始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这3家公司可以算是佛山工业机器人领域最早的一批掘金者。
在早期顺德3家工业机器人公司中,利迅达当下的名气最大,曾在北京举办的工业机器人展览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赞赏。2011年底,利迅达的抛光打磨工业机器人就进入了顺德杏坛广东樱奥厨具有限公司。随后,利迅达的产品还进入美的、美芝、欧珀手机等工厂里。
比利迅达早一年进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顺德区嘉腾电子有限公司已研发出多款搬运机器人,负重500公斤到5吨不等。2012年,嘉腾电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亿元,成为佛山工业机器人企业中销售额最大者之一。
2012年,在金融危机时开始工业机器人研发的鼎峰工业机器人、秦磊领衔的新鹏工业机器人、瀚天科技城的艾乐博机器人也宣告成立。
秦磊说,一个地方的工业机器人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关联度较高。因此,佛山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大多与佛山的陶瓷、五金、不锈钢、家具家电等传统产业密切关联。
在利迅达董事长霍锦添看来,珠三角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长三角。而佛山在整个珠三角中又属于发展水平落后的角色。“汽车产业是工业机器人的母体,广州集聚了众多的日系车厂商,佛山完全无法跟广州相比。”霍锦添说。深圳则凭借其发达的人才储备、先进的技术以及国际巨头的抢滩登陆,在广东省内的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也遥遥领先。
“东莞的工业机器人也比佛山强很多。”艾乐博工业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农百乐说。在农百乐看来,东莞的外向型经济使得国际先进技术迅速进入东莞,目前东莞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台湾技术的支持。而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而且产业主体都是传统型产业,比如五金、陶瓷、铝材等,企业形态也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样的产业形态使得佛山对工业机器人发展反应迟钝。秦磊也表示,东莞塘厦、黄江一带得益于跟深圳相接,比较容易获得深圳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人才。
据一个工业机器人行业组织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56台,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的8%,年度新增20902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且,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过去5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5%,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仅为9%。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高工产研最新发布的新兴产业投资策略表示,鉴于2013年跨国公司开始加速布局中国机器人产业以及国内工业机器人巨大的市场空间,该机构认为,2014年将是工业机器人元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秦磊对2014年工业机器人产业爆发下的公司发展充满期待。他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佛山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农百乐也认为,今年佛山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他的理由是,一汽大众进入佛山,对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有着巨大的需求。据了解,一汽大众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覆盖率达到了80%。随着一汽大众的运营,德国库卡等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会进驻佛山。同时,给一汽大众配套的众多汽车零部件厂商,则为佛山众多中小型工业机器人厂商带来了机遇。
佛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3年佛山市重大科技项目海内外招标中,5个招标类别中就有一个是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以及装备产业化。最终,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贯流风扇叶超声波焊接机器人研发及柔性生产线示范,获得佛山市政府800万的科技资金补贴。未来,佛山或会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给予更加有力的扶持。
租赁模式让中小企业更贴心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工业机器人已经在一些领域获得普及,多数有实力的大公司也在进行机器换人的尝试,但对数量众多的小公司来讲,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个的机器人不那么好雇。鼎峰机器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鼎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中,顺德本地企业所占比例并不大,在他看来,这与顺德老板保守的思维意识有关。在应用工业机器人的顺德企业中,主要是美的这样的大企业。美的曾向其购买了100多台大型机器人,用于制冷生产线。农百乐也介绍道,艾乐博的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销售客户不是在佛山,而是东莞、中山。
秦磊在成立工业机器人公司时跟多位佛山本土企业家接触时就发现,佛山本土企业家特别重视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报。“如果你第一年没有挣钱,佛山的老板还能等一下,第二年不挣钱,他就有些着急了,第三年还不挣钱,他就真的坐不住了。”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笔资金。
由于使用机器人存在较高的成本与维护费用,所以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对价格高昂的工业机器人持观望态度,阻碍了珠三角机器换人的步伐。但这问题难不住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商人。
目前,一种投入小、回报明显的工业机器人租赁模式正在珠三角企业中广泛试行,并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毕亚雷介绍,近年,深圳、广州等地出现了灵活的机器人“雇佣”模式,如果企业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及时解除机器人的“雇佣合同”。
深圳市福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李俊认为,工业机器人租赁的商业模式或可成为促进此行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他分析,一些为大公司提供零配件的中小企业不具备品牌及核心竞争力,订单变化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在选择工业机器人产品时非常谨慎。
“来大订单了一时招聘不到人接不了,当订单少时又要花钱养一批人,采用工业机器人虽然可解决此问题,订单多就多开机,订单少就少开机,但前期投入成本较大,使之处于两难境地。”李俊称,如可灵活雇佣工业机器人,势必将满足这些企业此方面的需求。
法国史陶比尔中国工业机器人事业部华南区负责人刘家君透露,机器人市场上除了做制造的,还有专门做机器人整体设备提供商的企业,它们相当于一个集成服务商,当企业需要引进个性化的工业机器人时,通常需要通过集成服务商为它们量身定做技术实现方案;如果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通过向集成服务商租赁的模式“先用再付钱”。
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也加快了珠三角企业机器换人的步伐。再过几年,当我们走进珠三角某个企业的生产车间时,看到的可能不再是工人,而是一个个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