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中小微陶企“救亡”路径:除了收缩,还是收缩丨老牛说

字号+作者:老牛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20-04-06 12:0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小而全”回到“小而美”

 1

“去年下半年关了四个店”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国内陶瓷企业二三月份的经营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到现在的四月份,终端才慢慢开始恢复。

我昨天问一个经销商朋友,他说三月份的销售降了四分之三。但现在工程慢慢在恢复。

二月份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与这位朋友聊。他告诉我说,在去年的时候,他们的工程销售已经占到80%,零售已经成为补充。

导致这种结果是因为自己提前对自己动了手术:即去年下半年关了4个店,只保留了一个喜盈门旗舰店。

对于份额只有20%的零售,这位朋友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前沿的打法,即转移到线上。

他们去年已在短视频领域布局,解散了所有门店合伙人团队,这等于是放弃了线下流量市场。

而今年,他们已在抖音开了十个账号操作,全面覆盖所在省域,销售目标3000万以上。

“今年的市场,多店制的品牌代理商会痛不欲生。”这位朋友说,“对于他们而言,关店转型是唯一出路。”

按照他规划的工程+线上模式,保留的一个形象店只做高端产品。至于所谓的后疫情时代会流行的社区店,他也认为“没有价值”。

2

“ 三四线品牌门店,

直播也救不了”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应对衰退,企业唯一要做的是收缩。”

许小年这里讲的“衰退”背景还是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

事实上,与房地产业深度捆绑的陶瓷行业大衰退从2018年已经开始。而行业由高速增长向低速、平速发展的拐点2015年已经出现。

而伴随着房地产精装和大装企整装两大渠道的强势崛起,传统经销商开的终端门店的价值受到空前的对冲。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经销商将转型服务商,传统线下门店流量日趋枯竭,价值严重已严重缩水。

今年百年一遇的疫情突降,影响了企业的开局,于是大家纷纷转移到线业自救,通过抖音直播、微信社群营销的方式获客、预售。

但这其中还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即人数多、人才多的大品牌转移线上动作快,也有效。但人数少,此前没有人才储备的三四线品牌,反而因这一轮的线上提前决战被进一步甩开了距离。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终局,这是人们对今年企业复工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三四线品牌门店,直播也救不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从2018年开始,“价格战”成为一线品牌的“必杀技”,800㎡全抛釉卖到35-40元/片。今年疫情卖到30-35元/片。

这种价格,其背后,无论销售还是生产体系,都只有量才可以支撑。

所以,对三四五线品牌来说,接下来的命运只能收缩。“因为就像人得了渐冻症一样,整个运动神经细胞己经萎缩了。”

那么,三四五线品牌该如何应对萎缩呢?

事实上,三四五线品牌,说是品牌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它们大都为生产推动型企业,有一部分即行业人称的“私抛厂”。这类企业也通常被划入所谓“大厂”之列。

“前些年大厂们都希望做品牌,不断削减尾部品牌,聚力头部两三个品牌。现在开始直接从工厂到工地,直接对接房地产精装及大工程项目。如果还不行,再下一步,就是彻底退回工厂,帮别人代工。”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这样描绘“大厂”们的收缩路径。

3

要“活下去”产品线只能“做减法”

在过去10多年的繁荣时期,诞生了一批专业品牌,比如专做仿古砖的,专做田园风格仿古砖的,做木纹砖的,中间还有专做微晶石的,做抛晶砖的,做大理石瓷砖的,甚至还有做玉石瓷砖的,等等。

但结果是,除了仿古砖、大理石瓷砖两个品类形成规模,其他品类要么消失,要么延伸产品线,从“小而美”异化成“小而全”。但这条路基本上没有走通的。

因为时下的第二波境外更严重的疫情,导致瓷砖出口板块整体沦陷,于是,对行业未来更悲观的论调也有了理由。

有论者甚至认为,未来三五年行业前十的品牌将占据差不多一半的份额。

我们估且不去考究数据细节,时下大多数人更心的是,寡头时代中小企业的活路还有没有?出路又在哪里?

我在2018年力推行业转型现代风格时已说过,陶企第一阶段的马拉松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是一个市场细分,品牌个性化的时代。

个性差异化时代,最要隐忍的就是不能做规模。新的时代,老板们必须时刻清醒,上一轮比赛已结束了,除了并购及新商业模式诞生,靠内生性成长,做规模的机会已经基本没有了。

但现代仿古砖起来之后,经典仿古砖企业坐不住了。比如做小规格田园风格的,开始做“加法”,加上大规格的现代砖,800x800mm、600×1200mm,甚至750×1500mm的。

于是经销商要重新装店,二三百平米的店扩为五六百平米的店,投入巨大。关键是还不会卖,加上隔壁满街都是同类的产品,人家价格还比你低,所以,根本就卖不动。

“人家的售价是你到工厂贴牌进货的价。如果走零担,每单就得多50元的小车运费,怎么比?  ”

“而且要转就要转彻底,田园小地砖干脆都不卖了,只卖大砖,拼价格。千万不能只转一半,搞到进退维谷。”

过去由田园小地砖加现代砖是建筑在现代砖这个大风口上。而如果在风口上没有起来,当行业整体衰退及渠道转型的时候,那些过去想做“加法”的“小而美”品牌的经销商怎么办?

那或许只能选择等待厂家主动收缩,或者试下其他品牌。

4

从“小而全”回到“小而美”

接下来想讲一个专业品牌由扩张到主动收缩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我最近调研一个木纹砖品牌的收获。

这个木纹砖品牌工厂在外省,营销总部在佛山,三五年前在陶瓷圈内也算知名的专业品牌,但是最近一两年比较沉寂,正在痛苦的调整之中。

这家企业创立于2008年,最初起家是做田园风格的小地砖(花砖)。过了两年,木纹砖品类兴起的时候,市面上出现了上十家专业木纹砖品牌,他们也加入到这行列。

但后来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木纹砖这个品牌并没有像大理石瓷砖那样,规模做得很大,甚至十年间也未赛出此品类的冠军品牌。个中原因暂不赘述。

而在具体运营中,一些摆开阵势做的木纹砖品牌也学大理石瓷砖,要求经销商做专卖店,甚至要求面积200平米以上。但由于产品线太窄,导致店面坪效太低,不赚钱。

“经销商都不赚钱,一个品牌离消亡也就不远了。”一位朋友分析道。

道理很简单,经销商一开始信心满满花这么多钱装了店,但很快发现并不赚钱,情急之下只能把原品牌的展示砍掉一半,换个其他品牌来试试。再不行,又砍掉你一半,继续加一个牌子。

这就是陶瓷品牌在终端的一条消亡之路。所以,厂家为了改善终端门店的坪效,自己主动拓宽产品线。

比如这位朋友经营的品牌,发现单一的木纹砖品类终端不赚钱,于是在前两年增加现代砖这一风口中的品类,最大规格做到750x1500mm。

但他们很快发现,同质化,没有特色的现代砖其实周转率也很底,库存压力极大,只是加大了品牌的财务负担。

“现在我们又在大调整,现代砖消化完库存就不要了。花砖也卖不动,还有30万库存待消化完。最后我们还是要聚焦到木纹砖来。”

“另外,加上两个西班牙的小众品牌,与木纹砖融合在一起卖。”这位朋友介绍说,“今年这样的疫情下,品牌传播也回归到新媒体、微信社群、抖音等平台。”

而在终端打法上,今年也不再强调做200平米以上的专卖店,四五十平米,甚至更小的专卖区也可以。

而致于在渠道上,即便回归做“小而美”,也不再只依赖单一的经销商渠道,而是要走复合渠道,如整装/家装公司、设计公司等,尤其是商业空间、别墅/大平层等都可以直接对接。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