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抛光砖遇上了抛釉砖,当抛釉砖遇上了大理石瓷砖,当大理石瓷砖遇上了现代风……行业里每一次的转型都仿佛带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不期而遇。当下的中国正是又处在了一个产业模式转变的风口。
在10月20日上午于华夏明珠大酒店举行举行的红蜘蛛首届人文瓷砖高峰论坛中,欧神诺董事长鲍杰军、汉字艺术家濮列平、艺术家于立、、红蜘蛛瓷砖企业总经理罗智林、陶城报社长李新良共同围绕“临界点”以及“人文瓷砖”进行深入探讨,本次论坛由陶瓷行业专家姚若晗主持。
首届人文瓷砖高峰论坛现场
陶瓷行业专家姚若晗担任主持向与会嘉宾频频发问
如何理解临界点?鲍杰军认为,行业正处在一个被肢解的过程,处在一个重构的时点上。
罗智林提到,行业正在发生变化,而量变到质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消费者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让临界点蓄势待发。
于立认为,“临界点”并不能说简单的转型,中国在生产、技术、规模上都实力很强,为什么就是不能做到世界最牛?“因为我们缺少思想。”于立还强调,关键是企业家愿不愿意“购买”思想,能够把“思想”转化成产品,就很好地完成转型。
李新良表示,目前行业正处于三大临界点:研发思路、产业链条、营销模式。而核心的临界点是,行业过于实用主义,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针对人文瓷砖进行深入的思想碰撞
如何定义人文瓷砖?共鸣、艺术、生活
论坛上,作为主持人的行业专家姚若晗还抛出了另一大问题:如何定义人文瓷砖?
“别把艺术直接复制到瓷砖上去。”鲍杰军认为,人文瓷砖不拘泥于中国,同时也不是简单的中国文化。因此,人文瓷砖并不代表就是简单地把艺术放上去。他还进一步表示,人文瓷砖不是设计,而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方式。
“人文瓷砖应该是贴合人文需求、具有设计理念的。”濮列平表示。
罗智林表示,作为企业本身,需要思考的是一个商品怎样才能流通,能够带给消费者什么价值?国人习惯拿来主义,但并非表示中国人就没有创造能力,只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模式。
李新良也表示,并非不能学习西方的东西,但行业更应该提倡的是一种“洋为中用、知而有为”的精神。所以,人文瓷砖应该有自己的语言。“它表现出来应该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性格特征明显而且又有气质形象的。”
姚若晗提到,人文瓷砖是应该让人能够产生共鸣的。
如何看待人文瓷砖发展?请用一句话概括
对于这个第一次在行业出现的“人文瓷砖”,大家究竟如何看待它的发展?
鲍杰军:不断去探索的话一定是有未来的
李新良:战略是打出来的,能做多久取决于领头羊的思维
罗智林:人文的时代是无止境的,关键是用什么方式去呈现
濮列平:时代已经到来,关键是谁去为它服务
于立:凡是有重大突破的,都是跨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