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者:张力俊(佛山市葆威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者:刘小明(华夏陶瓷网总编)
整理: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从新中源集团离职后,许多大企业的老板人托人邀请张力俊加盟(包括东鹏、新明珠、蒙娜丽莎、博华等),但他都拒绝了。张力俊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继续做职业经理人的想法。他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于是他开始了不平坦的创业之路。
黑砖生意艰难起步 私抛厂赔掉老本
刘:离开新中源后,你就开始做黑砖了吗?
张:2005年我离开新中源。新中源的黑砖是在上海“宏基”厂(去年年底倒闭了)贴牌。离开了新中源,我自己做什么?我去跟“宏基”的人谈,希望一起做黑砖。我邀请对方参股,技术上对方支持。同时还邀请一家上游做模具的企业老板做大股东,总计凑足550万元将企业运作起来。产品在恩平的奥河陶瓷贴牌,生产时上海的合作伙伴过来帮忙。当时工厂生产一平方给奥河4块钱。但我们的第一单贴牌生意就亏大了,主要是窑炉不行,优等品率才60%。一个多月后只好转到北京大兴县一家厂去做,这个厂有两条线,七八月淡季时给我们做,年底停窑前再给我们做一个月,一年做两个月左右,就够卖一年了。我真的很感激对方。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我们只给了一部分定金就开始生产,其他的欠款边卖边付,慢慢就滚动起来了。
在此期间,我和几个朋友还投资搞了个私抛厂,但经营并不成功,几乎把此前个人的积累和做黑砖的利润都赔掉了。2009年5月,我把私抛厂贱价处理给了博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做黑砖上。
大股东退股 小股东力撑
刘:对,应该还是专注一点好!
张:2009年,大股东最终提出退股,剩下我和上海“宏基”的两位合作伙伴继续做(他们是2006年从上海“宏基”离职出来一起办厂的)。
但公司的重组造成资金非常紧缺,即便便宜处理头货尾货兑现,最后我们手头也只剩几百万。
这个时候福建漳浦出现了一个机会。漳浦有一条线,如果租下来改造年产可以达到100多万平方米。我们决定再搏一把。如果输了就再找企业去打工。我们租下了这条生产线,买了一条二手抛光线。庆幸的是,这条线的改造很成功,出的产品质量很稳定。我们赌赢了。老外知道你有自己的工厂,便积极下单,导致出口直线上升。应该说,到了2009年年底,我们的整个经营情况好转了。
现在我们已不在漳浦做了,转到清远的佛冈,租的是台湾人的厂,一条大线,是个老厂。
2009年企稳 销售模式追求简单
刘:听你这样叙述,再次证明办工厂不容易,陶瓷行业今天一些品牌企业,实际上在创业过程中都不容易。
张:我现在就做黑砖,终端不建店,50%出口,50%内销,目前只在北京、上海、泉州等城市有总代理商。黑砖在建陶大的产品体系中,只是配角,假如是自己一个人做渠道,费用太大。所以我们愿意跟别的品牌搭配着卖。我们的销售模式比较简单,品牌推广上主要针对业内的经销商。
刘:目前国内做黑砖的企业有多少家?
张:做黑砖的企业目前全国有八、九家,但我们的产品是做得最好的,价格也比其他品牌的卖得贵些。
刘:为什么?
张:黑砖根据工艺不同,分为三种:一种是添加氧化钴的(高端黑砖)。但这类黑砖太贵,因为氧化钴虽然只占1%的比重,但价值二十多万一吨。一种是添加铬黑色料做的,但产品表面效果不行。我们是加钒钛钢渣(用钡钛钢渣做黑砖是我的股东发明的,有20年的经验了),产品表面效果超越了铬黑产品,而且非常环保。我们的黑砖颜色是最黑的。
刘:收购钢渣是否要钱?
张:钒钛钢渣,十多年前不要钱,现在是500多元一吨。
打造中国黑砖第一品牌
刘:从2005年离开新中源到今年七月,你刚好是八年抗战啊!
张:(笑)可以这么说。
刘:白砖也是纯色砖,现在也有好几家企业在做,下一步准备做白砖吗?
张:暂时不会做,我们现阶段还是把黑砖做好!不过,我们也在现有的渠道上卖白砖。
刘:葆威陶瓷打造“中国黑砖第一品牌”的定位还是很精准的。
张:谢谢!
记者手记:
张力俊神情从容、语调平缓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陶瓷行业三十年的经历。谈到折戟职场时,他脸上丝毫没有怨怼之色;谈到商场遇险、股东分道时,他没有激愤之情;只有忆起旧日同袍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其感激之情方溢于言表。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张力俊,生命中算已经有过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见惯春花秋月的他,谈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足以令闻者心惊,陡生敬佩。
个人简介:
张力俊,男,原籍广东开平,出生在台山。10岁时随调动工作的父亲来到佛山;1979年参加高考,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系陶瓷专业;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佛陶集团职工中专学校任教。一年后考入母校读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重新回到佛陶集团,1996年任佛陶集团副总经理。1999年11月进入新中源集团,任新中源品牌营销总经理、集团营销总经理。2005年7月3日正式从新中源离职;之后与人合作创办了“没见过这么黑的砖”的葆威陶瓷,成为业内专做黑砖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