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邓耀邦:我的营销理论来自实战

字号+作者:申志 来源:华夏陶瓷网 2013-05-21 10:5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佛山陶瓷30年”系列访谈之九 被访者:邓耀邦(新中源建材市场总监、陶瓷行业音乐营销开创者) 采访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被访者:邓耀邦(新中源建材市场总监、陶瓷行业音乐营销开创者)

    采访者:申志(华夏陶瓷网首席记者)

  谈起往事,邓耀邦肢体语言极为丰富

  身材精壮的邓耀邦总是很忙,总是在出差,约了一个月记者才得以完成此次采访。

  邓耀邦很健谈,接受采访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表情极为生动,极富表现力。提到某一首歌曲时,他立刻改说为唱。在阐述他的“三板斧”理论(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细化)时,他也不断引用毛泽东的革命理论,由此可以看出时代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是七十年代生人。作为理工科出身的邓耀邦,曾是文艺青年,如今又干着品牌策划的工作,所以他自称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并重的人。而他待人接物的低调,以及谈及往事时的兴奋,无不验证了这一点。诚哉斯言。

  佛山陶瓷企业从1998年开始大做VI

  申:最近我们在做“佛山陶瓷30年”的系列访谈,你是行业知名的音乐营销开创者,所以想请你谈谈你所见证的佛山陶瓷这些年来营销方式的变化,以及你个人在营销实践中是如何创建音乐营销模式的。首先请谈谈你是从何时开始接触陶瓷行业的?

  邓: 1995年,我在媒体工作时开始接触陶瓷行业,当时的鹰牌、金舵,以及1998年成立的嘉俊等品牌,我都参与过他们的推广。

  申: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邓: 当时在媒体,我跟你们现在差不多,都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帮他们出出点子,做点常规的报道、广告以及策划活动等。

  我想把大的历史阶段划分一下:

  从1995年到1998年,是我浅度了解(陶瓷行业)的阶段。

  从1999年开始,佛山陶瓷行业开始做VI,我开始为陶瓷企业做VI,是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我曾与人合开广告公司,当时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参与对新明珠集团VI策划,“创民族品牌,耀中华风采”广告语就是我们团队的一个作品。那时我对陶瓷企业做VI方面的整合多一些。

  我们为企业做VI,还参与年会的策划,因为年会里面包括了企业对经销商要说的重要内容——理念、鼓舞、产品的发布等;还有重要产品的包装。这个阶段是1999年至2003年,在我去鹰牌之前,都是在忙这些事。2001年,我为金舵“至清石”做新产品发布,包括做进驻九运会场馆的发布会;还有帮宏宇做“贺北京申奥成功晚会”,请来了九破世界纪录的世界冠军何灼强,还邀请了广东籍国足重要成员吴群立,举办了“新世纪·新宏宇·新奥运”活动。之前还有嘉俊的“玉玲珑”微晶石,还有中装协的佛山论坛,我们与嘉俊一起合作推广的。还包括宏宇的香港明星队比赛。当时,我在这个圈子里做了很多推广活动。

  我在企业里的那些事儿

  申:你刚才提到你2003年到企业做市场总监?

  邓: 2003年11月3日,我进入鹰牌,任市场总监。期间我全面策动了2004年的“鹰牌光辉三十年”大事件。2006年6月到了新中源集团的中源朗高(现在叫朗宝)。

  申:后来转做销售吗?

  邓: 做销售副总,负责广东、海南。在销售过程中,做了几件事情。

  我先把大的节点梳理一下:

  在鹰牌期间,我做过“鹰牌光辉三十年”大策划,这里包含了一系列的连环公关:华鹏变脸——邀请世界小姐关琦做华鹏的广告模特,叫“华鹏变脸”,广告语叫“中国华鹏中国砖”;还有,支持广州申亚成功,搞两城连动;还有一个“山河之旅”,借“微山石”打出广告语“一石现山河”,以及“四石联奏,山河交响”,活动是“买鹰牌瓷砖,送山河之旅”。这是个系列动作,从“一石现山河”开始引发的。

  申:你是2006年到朗宝的?

  邓: 2006年我到了佛山市朗高陶瓷有限公司(邓注:新中源旗下品牌,品牌原名叫中源朗高),做销售副总,负责广东、海南区域。来了没多久,围绕“国十五条”的出台,搞了一个“新户型·新政策”的研讨会,联合广东省房协,请了一个大的房地产专家,还有整个珠三角知名的楼盘,一起搞了个论坛。一方面是提升品牌,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公关大型房地产项目,因为当时广州有好几个房地产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等于在这个基础上做个延展。在深圳,做了“新靓爽”活动——新产品超级靓,这个活动就进入小区,进入深圳市设计协会做的深圳室内设计文化节。年底创作了歌曲《我是一片砖》。

  围绕当年中源朗高展厅升级,我们做出了“瓷尚馆”,做完了,同时也推出了《唱响陶瓷》原创CD及舞台剧,召开经销商会议。我们创造了“朗高十景”,有“高山流水”、“厨卫三宝”,把产品与歌名都融到展厅文化里去了,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创新的手法——展厅的景与歌曲、产品名融合在一起。这个舞台剧先后走进惠州、南昌、郑州、北京、苏州等地方,去传播中源朗高这个品牌,一直持续2007年底。

  2009年初,我去了上海的亚细亚,任企划总监,对海派的陶瓷和海派的文化做了探索与学习。同年年底我回了新中源,策划了“新中源杯”亚洲室内设计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连续搞了三届(2010年至2012年);同时,还顺利牵手中国航天基金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2011年,集团组建新牌子“欧洲之星”品牌,我负责定位与传播,策动了“星动中国”。

  围绕整个品牌的定位、命名——因为要搞一个高端微晶石品牌嘛,进行品牌的定位、命名,展厅的构思以及招商。招商完之后就是推广,就做了“星动中国”系列活动。

  2012年4月,新中源建材成立,我到品牌管理中心任职,负责集团24个品牌的品牌管理工作。我对所有的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把品牌分三大类:全国4大品牌、5个专业品牌、15个区域品牌。每个品牌都做重新定位:新中源品牌,瓷砖行业领导品牌;新南悦品牌,悦生活引领者;圣德保,荣耀的传承者;朗宝(由中源朗高升级而来),时尚瓷砖的引领者……

  个人作品分享会,老友纷纷来捧场

  18年里,行业的品牌意识从弱到强

  申:那么你对这些年来陶瓷行业营销发展变化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邓: 从1995年到2013年,根据这些年来我对行业或深或浅的理解,我看到了陶瓷行业18年的积累和感觉。我以这18年看到的行业变化,来做个分享:

  1998年前,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除了鹰牌、东鹏、钻石等少数企业重视,其他大部分企业是有名字无系统,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品牌的包装、定位都是没有的。

  从1998年起,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新牌子都开始按品牌化运作,现在有影响的有欧神诺、嘉俊、汇亚、欧美、蒙娜丽莎等(当时算新牌子),它们立足按品牌化定位与操作。还促成了冠珠等一些已经有几年历史的牌子开始往品牌化方向去做——表现在都开始做完整的VI,提出了品牌的愿景、目标,整套的视觉系统都做出来了。当时就兴起了VI热。是要开始做品牌了,但对品牌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深,就是做做包装,也像模像样。

  申:当时的企业以为做一套VI就有品牌了?

  邓: 认识是从无到有。企业开始重视品牌了,开始系统地去包装一个牌子。有些甚至采用模特展示的方式。包装比较成功的要数欧神诺、嘉俊,让人眼前一亮。欧神诺,是以意大利的风格、名称,再加上橄榄枝——用这个概念去包装的。蒙娜丽莎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启动的。包装热,让人眼前一亮。

  申:你刚才提到一点,他们在包装的时候,使用了模特展示等模式?

  邓: 当时还是停留在标志符号的重新规范、理念的提炼。举个例子,欧神诺——“意大利经典,欧神诺瓷砖”;蒙娜丽莎——“感受艺术,品味生活”;嘉俊——“无惧时间考验,品质依然保证”。嘉俊打品质牌,欧神诺打意大利牌,蒙娜丽莎打艺术牌——“蒙娜丽莎”本身就是艺术品,冠珠则打民族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打法,品牌包装有自己的理念、风格,通过广告语体现自己的理念、追求,通过视觉体现气质。所以我们看到的欧神诺有橄榄枝、意大利背景图,蒙娜丽莎有“蒙娜丽莎”的肖像,冠珠立了个中华柱,嘉俊则是立罗马柱。这几个都算是各有特点并且走出来的企业,后起之秀。

  1998年至2001年涌现出一批创新产品

  申:这个阶段,搞品牌建设的都成功了吧?你刚才说到的企业,现在都挺好的。

  邓: 也有失败的。失败的就不提了。

  1998年、1999年,行业掀起了一轮VI热。这些新的牌子,除了有理念的归纳及包装外,也开始有差异化的产品推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欧神诺的“雨花石”,品牌就靠这款产品扬名;还有东鹏的“金花米黄”,其实提到VI热的企业中不能漏掉东鹏,1996年东鹏就严格按VI来操作,最贵的VI,请一个广州公司为它做的VI。VI的背后,是企业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产品去支持企业发展。东鹏的“金花米黄”,欧神诺的“雨花石”,蒙娜丽莎的“雪花白”(邓注:没那么快,是2001年推出的),嘉俊的微晶石,都是在2000年左右。

  申:嘉俊那时的微晶石产品是“玉玲珑”吗?

  邓: 第一代叫“玉如意”,第二代才是“玉玲珑”。“玉如意”是我和王常德先生起的名。这个阶段每个企业各有王牌。

  1998年至2001年,涌现出了一批创新产品。

  新中源是大展厅时代的代表

  申:企业搞展厅是什么时候的事?

  邓: 2001年至2003年,企业开始搞大展厅。比较早的是鹰牌,2001年在总部推出全景式展厅,请的香港设计师;2003年,东鹏推出东鹏家居文化广场;新中源推出总部大展厅,是大展厅时代的代表,一个牌子一栋楼。这是一个新时代。包括大展厅的策略,以及情景的升级,应该是2001年到2003年间的事情。

  从1998年到2003年,这几年是很密切的,先有理念,从VI到有产品的支撑,到整个展厅的升级,大展厅模式的导入,这是整个行业围绕品牌创新、产品创新、展厅创新最密集的一个阶段。那时我每天都在做这些事情。

  产业转移,新中源最早走出佛山

  申:我听张力俊先生讲过,那时他来新中源,当时正是新中源大发展的时候,建总部的时候。

   :对。2003年至2009年,也是基地外移的密集期,产业转移。其实基地外移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2000年,其他人还没感觉时,新中源就到四川建基地了。从2001年至2009年,新中源一直在外迁,比行业外迁的步伐要早,大部分是2006年、2007年的时候才外迁的。

  新中源到湖南建基地是2006年的事情。2006年至2009年,是外迁最热火的时期,当时整个行业都在外迁。

  申:省内走出佛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邓: 其实2003年就开始了走出佛山,到三水、清远、河源、肇庆。蒙娜丽莎那时是到清远。他们都是到清远、河源买地,我们那时是到省外。2005年鹰牌在河源买厂。所以我认为2003年到2009年是基地外迁的密集期。东鹏去山东,好像是2002年、2003年的事。

  1998年至2003年,是品牌包装、产品创新、展厅时期;

  2003年至2008年,产业转移、基地外移时期,大家都走出去,包括走出佛山。顺成去岳阳也是2007年、2008年的事。新明珠到江西也是那个时候。高安产区就是在那时做起来的。

  从2009年开始的定位精细化及终端推广期

  申:下一个节点是什么?

  邓: 2009年至今,是更注重定位精细化的阶段。精准定位的企业这时开始发力,如简一(它是2003年创立的,坚持“羊皮砖”,大理石砖是2008年、2009年才开始做的)、安蒙、芒果、金丝玉玛开始凸显。当时行业外的我们所研究的“王老吉”,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力的,定位理论开始在中国企业里普及(2009年至2013年),企业按定位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以前,是粗的理念,等于就在表面穿件衣服,之后是更精细地研究自己的定位,份额虽然不大,但很精准,有差异化。

  这个时候同样也是终端推广热期,比如金意陶的“非诚勿扰”,新中源做设计师大赛,东鹏“陶瓷中国”活动、“世界之美”牵手申雪、赵宏博,新中源卫浴请王珞丹、鹰卫浴请徐静蕾代言,恒洁卫浴请濮存昕代言,简一的“真像之旅”,九牧请李冰冰代言,特地植树,金意陶“非诚勿扰”是请一大堆明星嘛,金牌卫浴是田亮……

  申:这个时期大家都在营销上玩花活儿了?

  邓: 这个时期,大家围绕定位的加深、传播的加大,请明星做代言人,东鹏、简一上央视,上央广“中国之声”。围绕品牌的定位、传播的升级,聚集注意力,马可波罗冠名CBA球队是最大动作的。

  不能说其他阶段就没做,只是这个阶段特别猛。就像东鹏是1996年开始做VI,但行业VI热是在1998年开始的。然后是产品,然后是展示,再到基地转移,再到品牌定位和传播升级,基本上是这个思路。

  我的营销理论基础:品牌如人

  申:我们再来谈谈你个人在音乐营销上的事,前面你讲的是整个行业的事情,讲的你的职业经历粗放的细条。现在来精细地讲述音乐上你是怎么做的,你什么时候开始跟音乐结缘,你是怎么把音乐发展成音乐营销的?

  邓: 我从1995年开始接触陶瓷行业的品牌,到1998年开始,参与了几个发展的浪潮,不同阶段对陶瓷的理解、传播和整合,我自己总结得出几个观点: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准化。这应该是十几年来我对品牌营销的理解。

  品牌个性化——从2003年开始,去鹰牌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么一套模式,并且希望用在企业的工作去检验自己的理论体系。我认为品牌如人,品牌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个性,有很刚猛的,有很儒雅的,各种性格的都有,所以品牌应该是有个性的。比如说,我感觉鹰牌的历史发展就给予它武林至尊的感觉,当时就是少林、武当那个感觉——它见证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是国内企业第一个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展览的,首批去新加坡上市,在整个九十年代鹰牌就是武林至尊的地位,动作很大气。东鹏,青出于蓝胜于蓝——它跟鹰牌很有渊源,都是石湾的,都是政府的乡镇企业转制而来,所以它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它吸收了鹰牌的很多优势,结合自己的实战,尤其在品牌的包装——如VI、理念等方面,做得更到位,超越了鹰牌,何新明在那本《东鹏之道》里写得很详细。欧神诺跟简一是一脉相承,因为简一的李志林是从欧神诺出来的,包括博德,它们都有一种科技创新的力量——欧神诺出来就是“雨花石”,简一出来是“羊皮砖”(之前有个“五度空间”),博德出来是微晶石,它们都有创新的精神,有科技的、原创的力量,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牌子都有性格,所以我才说品牌个性化,这不是一句虚话。

  传播立体化——我对传播是这么理解的:传播里面有各种形式,包括你看到的展厅也是一个传播体,它里面的卡片、物料,包括员工的服装,都在传播一些东西。在一个活动里面——不管是搞大赛也好,搞活动也好,都有人出席,那么我这个传播立体化怎么体现?第一,传播无处不在;第二,传播分一次传播、二次传播、三次传播——什么叫一次传播?我们搞一个新品发布会,或者一个公关活动,现场有两百人出席,这两百人看到了,就是一次传播。如果现场有二十家媒体,报道出来让十万名读者看到了,就是二次传播。三次传播就是说这件事成了案例,比如“王老吉案例”,“哈佛案例”,这个案例让后人不断去学习,这是案例传播,是三次传播。所以传播立体化,就是指传播形式非常多样,一张卡片也是传播,同样一件事情,可以多层次、立体化地传播。

  营销精细化——结合定位(品牌的定位),产品定位,你到底是高中低?还包括渠道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渠道——你是对设计师,家装公司,还是对应泥水工?是对普通老百姓,还是工程?你要针对不同的渠道,要有精细的产品规划和梳理,就像田忌赛马,不可能三匹马都同样打出去。工程强的工程为王,像简一、芒果走设计师渠道,渠道为王,包括金丝玉玛这种企业。企业要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去用好你的资源,去做精细化的营销,才能精准地到达你想要到达的人群,让他们爱上你,喜欢你。

  十年间我的实战案例

  申:你在企业里一直都是围绕上述理论在操盘吗?

  邓: 我整个十年间,真正在企业操盘,其实就是围绕上面三点在做。

  在鹰牌的日子,我就是考虑怎么捍卫它武林至尊的地位。通过光辉三十年,把它整个提升,一些大气的动作,包括广州申亚成功,世界小姐华鹏变脸,“山河之旅”等事情,都是比较大气的事情。包括去意大利展会回来的发布,都是围绕它的江湖地位去做的。

  2006年,我去了中源朗高,当时它是二线品牌,就要做点上的事情——包括它在房地产这一块的工程还不错,所以就围绕房地产做论坛。通过“唱响陶瓷”,搞展厅改造,用这个事件传播提升品牌。我必须找到一个差异化的东西来做,它的个性是时尚的个性,所以当时就找到音乐做时尚品牌的传播体。

  上海亚细亚,因为它是知名的华东品牌,那就要让它老树发新芽,给它一些新的活力,结合它的产品、重点渠道,做一些渗透的东西。

  到了新中源,因为它是多品牌战略,我就提出一个把品牌战略提升到集团战略的构想,倾全集团之力,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就有了跟中国建筑室内设计协会合办的三届设计师大赛,让大家了解新中源,还有成为中国航天基金会陶瓷行业唯一的合作伙伴。事实证明,这两个大项目,一个搞掂了渠道,让设计师从以前对新中源了解不多的,还停留在2005年的理解的,一下子变得对我们新中源有感觉;从行业来看,对新中源品牌印象不深的,通过“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有了很深印象,这对整个品牌是有一定高度的提升,从而显得比较大气,因为它是主品牌嘛。

  “欧洲之星”,是一个高端的微晶石产品,所以我就更强调它高端的属性;是专业品牌,只做微晶石,所以更强调它的专业性跟科技感;因为它是新品牌,所以围绕一个核心——“欧洲之星”来源于欧洲这个核心,它是“星”,所以我们“星动中国”专门请了一个曾与李小龙合作拍戏的欧洲明星聂安达(邓注:瑞典人)作为载体,支撑“欧洲之星”。

  圣德保现在上升为集团内四大品牌,2012年底,我们也赋予它一些灵魂,从它的品牌核心理念出发,找到中国马术队,用马术这种文化来包装——因为马术是全球最奢侈的运动,能支撑这个尊贵品牌。国外一匹马就要上千万,是各种玩法里最高端的。我们签约中国马术队,这是中国玩马术最专业的,最权威的机构,跟它合作,去彰显马术文化。我还通过一首主题歌曲《一起圣德保》,把骑士精神、骑士文化,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作一个全面的展示。

  新南悦,原来性格模糊,我将它定位为一个新东方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引入东方文化的大师,包括宋韶光(邓注:他是风水大师,李嘉诚的御用风水师),还有崔华峰(邓注:他是“新东方主义”的倡导者),通过这些对东方文化有研究的知名人士,跟品牌结合,品牌就有个性了。

  圣德保与新南悦,一东一西两个牌子,圣德保是来自欧洲的骑士文化、骑士精神、宫廷文化,新南悦则是来自东方的,博大精深的东方的养生、东方的易学、东方的文化融合,相映成趣。

  朗宝,之前是时尚的定位,但很难找到落脚点,于是就落到婚房第一品牌上。“婚房”怎么说呢?我们的概念是“卖婚房”。砖都是一样的,但我们的服务是不一样的,我们做婚房瓷砖,不仅卖砖,还提供婚房的布置、氛围,让新人觉得准备结婚时装修新房是一件更轻松的事情,因为我们朗宝婚房瓷砖会帮你买砖送铺贴,让你没有那么多烦恼。我们在昆明整合了婚房家居联盟,里面有做门窗的、木地板的,一起帮你解决新房装修问题。我们买砖送铺贴,还有易学大师帮助你布置婚房家居,让你夫妻和睦、早生贵子。

  申:这渠道就延伸到更深的地方了。

  邓: 对。其实这十年我都是围绕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细化在做文章,细分渠道,就是营销精细嘛。新中源设计师大赛就是细分渠道,让营销精细化。围绕这几个方面,我采用了音乐的手段,或者是用了一种公关的手段,这只不过是我用的一个手段而已。

  我的音乐全是正能量

  申:你的意思是说你的音乐营销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邓: 对,只是手段而已。就比如一部好看的电视剧,里面的音乐起到了渲染氛围、渲染情绪、让你更好地记忆的作用。比如《上海滩》那个电影,你可能在记住许文强之外,情节是记不住的,但音乐一响,“浪奔,浪流——”你就记住了。包括《霍元甲》,你现在除了记住陈真、霍元甲几个关键人物,其他的情节你可能记不住,但是一听“万里长城永不倒”,就会记住是不是?所以,记忆有个聚焦点。为了让我的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细化,要有一个更好的记忆点。这个记忆点具体表现在——我为新中源写的《欢迎您到新中源》,因为我们新中源团购非常厉害,每个周末我都接待很多业主,业主一来,我就在展厅唱“欢迎您呀欢迎您”,让业主觉得很亲切。新中源杯设计大赛的时候,我创作了一曲《激情创造》,让设计师一来,“亚洲创造,亚洲自豪”,就是我们创造我们自豪,很有激情的。圣德保的主题曲——我们一起骑马,一起旅行,骑行天下,所以就“一起圣德保,天空大地多美丽”,这种感觉,很开阔的。每个品牌我都为它通过个性化创造故事,每个故事我都要找到音乐的载体,帮它加强记忆,所以我不是为音乐而音乐,我是为品牌而音乐。就像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一样,我们记住了电视剧,也记住了主题曲。

  申:你的意思就是说,用你的音乐做记忆点?

  邓: 记忆点,传播载体。

  申:那你这个传播手段就更高一层了。

  邓: 嗯。所以我的音乐理念是用音乐传播品牌。音乐变为我的一个媒体,一个可以不断重复播放的媒体。假如说一篇新闻,你写得再好,你也不可能有事没事读两句给人听吧?《霍元甲》剧本写得那么好,也不能每次我背剧本给你听,但我唱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你会很有感觉。包括“万水千山总是情”也是这样。音乐可随时随地传播,方便,可重复播放,还不会引起反感。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我重复说一句广告语你也烦,天天跟你说“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只送脑白金”,你都烦死了,对不对?

  申: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我们所有的传播,其实都应该是一种带美感的传播,比如脑白金的广告让人反感。但好的音乐是不让人反感的,而是要让人认同的。那么你在用音乐来营销,有没有美学上的考虑?

  邓: 从空间的设计元素来说,瓷砖是建筑的皮肤,既然说是皮肤,那肯定要漂亮吧?一个女孩子,皮肤上满是疙瘩,你会觉得她好看吗?既然是建筑的皮肤,那一定存在美感。所以我们所有的音乐、VI、广告画面,都要美的,让它更美,不能用丑来征服人。因为要呈现美的东西给人,所以无论是广告形象、定位、传播的概念、展厅的设计,乃至音乐,包括导购人员的仪态,我们都希望是传播美的东西。我的音乐全是正能量。你上次参加我的音乐分享会,注意到没有,哪怕是我最落魄时写的《我是一片砖》,我在最悲伤的时候,传播的也是正能量。当然我不可能每首歌都那么狂蹦乱跳,我的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诞生时期,有不同的故事,里面的旋律、感觉不尽相同,但都是写陶瓷,《陶醉自然》的豪迈,《我是一片砖》的那种奋发,《窑火》的激情,《一起圣德保》的浪漫,《蒙娜丽莎之歌》的积极向上,《鹰牌人之歌》的沧桑感——“三十年我们走在弹指间”(邓注:因为那是鹰牌最低潮的时候,我们整个团队希望让它重新崛起,所以有一种沧桑感加奋发图强),都是不一样的。

  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申:你的音乐营销给你带来了事业上的成功。

  邓: 我是时代的幸运者——碰到行业的发展期,加上个人有追求,就发生了化学反应。我有我的理念,就是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细化,刚好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化学反应。我本身有这个追求,有这个理念,之前我已经积累了几年,我不是贸然进入陶瓷行业的。从1995年开始,到1998年开广告公司为陶瓷企业服务,服务之后我有感觉嘛,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在鹰牌这个熔炉里面,在后面的锻炼中,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回事。就像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候就很有想法,读《资治通鉴》,想通了,他去参加共产党的时候,就可以把理论体系跟实践结合,不断地结合,不断地与很多将军碰撞——一开始他也被排斥,包括四次反“围剿”的时期,前面他赢了,把他弄走,输了,又把他弄回来。很多东西要经过磨合,磨合以后就变成了一个集大成者,因为他有理论体系支撑。我也有理论体系支撑,所以你看到的不是我一首歌而已,而是我整个理论怎么去支撑我做品牌的,怎么去做传播立体化的。没有个性化你去搞立体化是没有意义的。

  申:对,我们是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

  邓: 我是一个践行者。在做事前讲理论,我也没那么多理论,就三句话——品牌个性化,传播立体化,营销精细化。老讲理论没有必要,很多东西像文艺一样,要有悟性。我悟到了,所以我感觉这个东西是对的。这跟我的属相有关。我属鼠,我有属鼠的天性,地震来时你跟着老鼠跑肯定没错,老鼠是最灵敏的——它不会跟你分析我为什么走这个方向。你跟他讲半天累死了,我属鼠的人就有这样一个天性,朝最对的方向做这个事情。而且我通过我人生的回顾,案例回顾,验证了,确实我这个思路是对的,和现实是吻合的。

  说我是幸运者,就是说我幸运地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农民,他也没尝试过什么市场经济,只是凭着悟性,凭着农民本来的狡猾跟悟性,然后出来做了一点生意。农民本身对土地有占有欲,所以他在这过程中,通过生产、工艺,把土地价值不断加强。有了土地之后……你看我们的老板有那么多土地,土地都产生了价值。所以农民有他固有的狡猾,这种狡猾是农民天生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可能没这么狡猾的,他凭技术吃饭。农民有天生的狡猾性,所以他们对土地的这种情感,跟工业时代这么一结合,改革开放就给了他机会。

  在行业十五年,我老中青企业都经历过,鹰牌有四十年历史算是老年,新中源、朗高、亚细亚算是中年,“欧洲之星”肯定是青年。

  准备在新媒体产业园搞作品分享会时,老婆担心地问我到底有多少人会来?这是我们结婚十几年后,第一次大规模的Party。我就想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不知道会来多少人,我跟老婆说哪怕只来一个人,我也要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结果来了很多人。最后那个环节(亲友上台),是没有彩排的,结果大家都上来捧场,他们甚至把我老爸都请上了台。这个环节我不控制,随意发挥。老妈当天还送生日蛋糕给我。

  我的性格来自父亲,智力主要来自母亲,我读的是工科,做的是策划,我是一个理性加感性的人。

  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从小爱音乐,大学时期“文艺复兴”

  申:你对音乐的理解,与你的成长有没有关系?或者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受到音乐的熏陶的?

  邓: 小学一年级我开始接触香港流行音乐,每天抱着收音机,无论是吃饭睡觉都在听。我有一个记歌词的习惯,作业本旁边肯定有一本歌本。每次只能记几句,那时没有录音机,可以NG。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你能记得几句歌词?记得《万水千山纵横》(邓注:《天龙八部》的主题曲),里面有一句“谁知心醉珠颜”,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珠颜”,把“珠”写成了“猪”字,不理解嘛,没有男女情怀怎么知道呢?多年之后再听这首歌才理解,才知道是“珠”。

  申:小学一年级时你多大?

  邓: 我六岁读书。作业本旁边一定有一本歌本,当你重复放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找到那一页。听一次记一次,不断地重复,边听边唱,就记全了。家门口有个广场,没事我就对着广场大声唱。

  申:那你是广场歌手了。刚开始学的时候,唱得准不准?

   :歌词反正是同音字嘛。调子还是准的。小时候拉过二胡,老爸逼着学的。也是一年级开始拉二胡。拉二胡也是没有谱的,我没有识谱,就是靠听。

  申:长大以后为什么没有往音乐这条路发展?

  邓: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当时唱歌这些都不是主流的爱好,我唱歌,老妈还责备我两句,说我就是不务正业,那时跟现在不一样,她一听我唱歌就反感,说我“不好好读书”。

  申:那以后再唱就是躲着唱?

  邓: 我没躲,我还是唱。虽然老妈反感我唱,但我读书也不差呀。

  申:之后在上学期间,在歌唱上还有没有其他重要动作?

  邓: 小学唱了以后,上中学时就没唱了,也没拉二胡了。初中时,专心画画。那时是在九江中学上学,学校的文艺挺厉害,无论音乐、舞蹈还是画画,有人要我参加音乐队,因为要学画画我拒绝了。我是画国画。到了高中画画也不画了,二胡也不拉了,歌也不唱了,完全开始读书了,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觉得其他都是不务正业,只有读书才是正业。

  上大学时,在江西理工大(原南方冶金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四年制本科),突然间成了校园歌手。新生入学时我就唱《水中花》,因为我是广东人嘛。我唱了好多人都说很好。八十年代末,内地很流行粤语歌。有几首歌还在学校拿过奖的,唱谭咏麟的《水中花》,刘德华的《来生缘》,林子祥的《千支针刺在心》。那时参加学校举行的文艺比赛,对我很是鼓舞,最高拿过二等奖。王杰一首改编的英文歌也拿过二等奖。

  申:你在大学是学的什么专业?

  邓: 金属压力加工。毕业之后去铝型材企业工作。大学我一个是唱歌拿奖,第二个是我还是社团的骨干,在学校担任过院书画协会会长,又把画画捡了起来,还唱歌。还当了系学生会宣传部长。

  申:那时你是什么打扮?

  邓: 那时戴副眼镜,西装头很标准,一副文艺青年的打扮。大学时期是我的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在高中我是完全没有文艺生活的。

  文艺复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历了高中,进入大学,所以我理解高晓松为什么搞音乐创作。北大是文科厉害,但清华出歌手最多,水木年华,高晓松,老狼,全部是清华出来的。还有搞漫画的,也是清华出来的,清华很奇怪的。这些人原来都是很有创造性的。

  个人作品分享会上,邓耀邦讲述往事

    个人简介:

  邓耀邦,品牌策划人、词作家,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生产力学会策划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商业歌曲网创办人,新中源建材市场总监,泛家居音乐营销第一人。2004第三届企业策划案例金奖得主,2005中国首届陶瓷行业杰出经理人,2007中国最佳策划案例奖得主。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Baidu
map